"老李头蹲在公墓管理处门口,手指头掰得咔咔响——这已经是第三回来看墓地了,每回来价钱都往上蹿一截,活像坐了火箭。"隔壁王婶递过来瓶矿泉水,他拧开灌了大半瓶,汗珠子还是顺着皱纹往下淌。十五万八的报价单在兜里揣得发烫,顶得上他两年退休金。
民政局公告栏前这会儿挤满了人。穿蓝布衫的张阿姨踮着脚把老花镜往鼻梁上推:"海葬补贴涨到4420?乖乖,比去年多出小两千!"她家老头子肺癌走了半年,骨灰盒还在家里供着——市区墓园最便宜的格子都要六万三,老伴临终前攥着她的手直念叨"别给孩子添负担"。
天津卫的老百姓最近茶余饭后都在盘算这笔账。和平区殡葬服务中心的小刘接待过一对小夫妻,男的攥着计算器按得啪啪响:"您给算算,海葬全包价9800,补贴能抵4420,实际掏5380。要是买北辰区最便宜的墓地,连管理费少说八万。"他媳妇在旁边直掐他胳膊:"你当买菜呢!"可转头看见宣传册上碧海蓝天的照片,眼圈突然就红了:"爸最爱出海钓鱼..."
这波政策调整确实挠到了痒处。河西区陈先生刚给父亲办了海葬,回来跟街坊算细账:"船开出去三小时,花瓣伴着骨灰撒进渤海湾。补贴款十天到账,比买墓地省下六万多。"他摸出手机给人看视频,浪花卷着玫瑰花瓣往远处铺开,背景音里还能听见海鸥叫。楼下修车的老周咂嘴:"这可比水泥坟头敞亮,往后孩子扫墓就当旅游了。"
政策本子里的数字透着温度。142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兜底,1000元生态奖励金是真金白银的鼓励,2000元承办补贴直接把海葬成本砍下半截。更贴心的是免两位家属的船票食宿——民政局的老赵解释:"很多子女想送最后一程,以前光路费就得搭进去半个月工资。"
墓地价格这些年涨得比房价还邪乎。西青区某陵园销售悄悄透露,最便宜的0.8平米单人墓今年标价11.2万,还得另交20年管理费1.8万。相比之下,海葬的价码十年没大变,补贴政策倒是在年年加码。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群翻着数据直感慨:"2016年全市才87例海葬,去年涨到591例,政策杠杆撬动了整个生死观。"
实际操作里还有几处卡壳的地方。红桥区李大姐上个月差点没赶上补贴,她抹着眼泪说:"六十天期限太紧巴,刚处理完后事就剩一周,复印社跑断腿才凑齐材料。"退役军人事务局倒是开了绿灯,烈士遗属凭证明就能走快速通道,当兵二十年的老孙头竖大拇指:"当兵的人走哪儿都受照顾。"
海河边上最近多了些看船的老人。七十岁的吴大爷每天晨练都绕到码头转悠,他跟老伙计们说:"等我走了也选这个,骨灰往海里一撒,孩子们清明来看我还能顺道吃顿海鲜。"这话逗得大伙直乐,可笑着笑着有人背过身去抹眼睛——生死大事能笑着说开,在天津卫叫"活得通透"。
征求意见邮箱挂在民政局官网首页,每天能收两百多封建议。负责整理意见的小张发现,八成来信都提到延长办理期限。"老百姓说得在理,悲伤期哪有心思跑手续?"他们处长正琢磨把六十天改成九十天,"不能让好政策卡死在死线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嘉正网-上海股票配资招商-a股如何加杠杆-河南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